治疗癌症难,治疗罕见肿瘤更是难上加难。可是,常见罕见不过是基于人群中的一个概念,对于每一位患者,当他罹患癌症时,都应该获得平等的治疗机会,被关心,被照料,这一点,不能因疾病常见与否发生改变。
正因如此,全国的临床肿瘤医生们聚在了一起,在今年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(CSCO)年会上,成立了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。来自全国的顶级肿瘤学者,一起分享对罕见肿瘤的治疗经验,共同讨论、总结、升华分散在各地的治疗经验,迎击罕见肿瘤。。在成立大会上,100多位来自全国的委员们经过无记名投票,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林桐榆教授当选主任委员,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中心焦顺昌教授担任候任主委,冯继锋、郞锦义、梁后杰 、陆舜、南克俊、徐兵河、于世英几位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。黄河和袁响林任CSCO罕见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。梁军副理事长为新当选的主任委员、候任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聘书。
首任主委林桐榆教授在致辞指出,新征程、新起点,首届CSCO罕见专业委员会专家成员将握指成拳,努力促进罕见肿瘤治疗的发展,让更多的患者获得福音。
选举仪式过后, CSCO第一届罕见肿瘤委员会学术会议拉开帷幕。
于世英教授从罕见肿瘤的临床、专科、研究、诊疗等方面讲述现今罕见肿瘤的诊疗进展。
焦顺昌教授从非小细胞肺癌的少见基因突变,指出未来少见或罕见靶点会越来越多,个体化用药会成为趋势。
林桐榆教授提出罕见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,已从单药到联合使用,晚期转移性使用向新辅助治疗、辅助性治疗和维持性治疗发展。
胡夕春教授和斯璐教授分别从BRCA基因突变和BRAF基因突变出发,阐述不同通道的致病因素及相关靶点药物治疗,体现免疫靶向治疗的重要性。
学术会议力求与临床实践需求密切结合,探索罕见肿瘤的诊治进展及其挑战,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就会议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CSCO罕见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,为国内罕见、难治、各个领域的临床肿瘤医学、研究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。同时,亦为各领域内学者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。